商务部:产业司牵头开拓巴西零部件市场
5月,商务部产业司带领45个汽车零部件企业远赴巴西洽谈贸易,不仅在巴西当地赢得了热烈反响,而且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果:意向成交金额超过3700万美元,超过80%的中方企业都表示将继续深度开拓巴西市场。
5月11日举办于巴西圣保罗的“2006中国(巴西)汽车零部件贸易洽谈会”,是由中巴两国政府主办、行业协会组织、两国具备较强实力企业参与的专业洽谈会。该洽谈会在巴西引起了轰动。据悉,洽谈会得到了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南马托格罗索州政府、巴西汽车维修协会、中巴贸易促进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受到巴西汽车业界的普遍关注,巴西150余家企业约200人次到会进行洽谈,洽谈会总体规模达300人。由于会场空间限制,甚至出现60多名巴西客商在场外等待的场面。
商务部对此次洽谈会的期望是,为每个中方参会企业找到3个洽谈对象。事实上,有包括汽车产品制造商、进口商、经销商及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咨询公司、物流公司在内的150余家巴方企业参会,其数量超过中方参会企业3倍,并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巴西客车主要制造商马可波罗汽车有限公司的老总甚至专程从日本赶回来参加此次洽谈会。
热情的不仅仅是巴西企业。开幕式后,当地及汽车行业媒体将代表团团长张骥团团围住。针对媒体提出的担心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进入巴西市场会对其国内相关产业和劳动就业造成影响和冲击的问题,张骥给出了漂亮的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必须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提升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谋求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加就业的基本条件。如何发展本国自主汽车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两国政府应为汽车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使两国汽车业界优势互补,通过互利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两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共同发展。
事实上,中巴两国在汽车领域,如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特别是汽车零部件方面有相当广泛的合作空间。
与会来宾认为,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亚洲和拉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5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创记录的148.2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22亿美元的6.7倍。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贸易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49.8%,这充分说明两国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贸易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而首次来巴西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对巴西市场的魅力感受更加真切。不少企业代表没想到在巴西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企业按照100%利润报出的价格只是当地同类产品的1/10,而且巴西市场深有可挖。除了简单贸易,一些企业还做起了更深层次的打算:山东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巴西铁路设施落后、运输能力差,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特点,准备将其生产的载重车辆打入巴西市场;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洽谈会后,到巴西马可波罗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洽谈,达成了投资合作协议。
业界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确实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市场开拓潜力巨大,双边对口经贸交流活动应不断加强,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是:巴西汽车业界对于中国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持矛盾态度。巴西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对中国产品的进入表示担忧,认为中国产品会对其产业构成冲击和损害,但巴西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商、销售商则持欢迎态度,认为其能从中国高性价比的产品中获得超额利润;部分中国企业在巴西“灰色”清关情况严重,已造成恶劣影响,引起当地企业强烈不满;中巴双方政府和企业都对中国出口产品市场秩序表示关注和担忧。不少企业反映,一些资信不良的中小企业为争夺市场资源,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甚至在生产中偷工减料,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伪劣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严重破坏了“中国制造”的形象和信誉。据反映,目前国内出口到巴西的刹车片价格已降到2~3美元,而巴西国内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达40美元,是我国产品出口价格的20倍。
针对上述问题商务部产业司建议,一方面以此次贸易洽谈会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巴西政府和汽车业界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了解,增信释疑,通过合作谋求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在现有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办法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出台整顿汽车产品出口秩序的相关办法,从生产环节入手严格市场准入资质,限制那些不符合产业准入和认证要求,靠生产低价伪劣产品进行恶性竞争,损害行业利益企业的出口,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来源:中国汽车报记者 明茜 2006年06月16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